全国服务热线
0512-6883-0001
18016327626

钢的金属加热温度及热应力的研究

2022-02-15

钢在加热过程中,由于金属本身的热阻,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外温度差,表面温度总比中心温度升高的快,这时表面的膨胀就要大于中心的膨胀,这样表面受压应力而中心受张应力,于是在钢的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,或称热应力。热应力的大小取决于温度梯度的大小,加热速度越快,内外温差越大,温度梯度越大,热应力就越大。如果这种热应力超过了钢的破裂强度极限,钢的内部就会产生裂纹,所以加热速度要限制在应力所允许的范围之内。


     但是,钢的应力只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是危险的。多数钢在工作550℃以下处于弹性状态,塑性比较低。这时如果加热速度太快,温度应力超过了钢的强度极限,就会出现裂纹。温度超过了这个温度范围,钢就进入了塑性状态。对低碳钢可能更低的温度就进入塑性范围。这时如果产生较大的温度差,将由于塑性变形而使应力消失,不致造成裂纹或折断。因此,温度应力对加热速度的限制,主要是在低温(550℃以下)时。


      除了板坯加热时内外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应力之外,不锈钢连铸在浇铸板坯的冷却过程中,由于表面冷却得快,中心冷却得慢,也要产生应力,称为残余应力。其次,金属的相变常常伴有体积的变化,如钢在淬火时,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,体积膨胀,也会造成不同部位间的内应力,称为组织应力。这些内应力如果很大,也会使金属产生裂纹或断裂。实践证明,单纯的温度应力,往往还不致引起金属的破坏。大部分破坏是由于铸坯在冷凝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应力,而后加热时又产生了温度应力,这种温度应力的方向与残余应力的方向是一致的,增大了铸坯的内应力,增加了应力的危险性。所以不能笼统地认为,板坯轧制时出现的裂纹缺陷都是由于加热过程中温度应力所造成的。对于大多数钢种来说,打破了过去单纯依照弹性变形理论来计算允许温度应力的约束,一些低碳钢的厚板坯允许快速加热,只有合金钢(如不锈钢)由于脆性的影响,需要通过试验确定适当的加热温度。因为这些钢种的导热性比较差,而导热系数是随碳与合金元素的增加而下降,同时这类钢在低温时的塑性都比较差,因而把冷的不锈钢板坯直接装入温度很高的炉膛中,进行快速加热时,更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。


     其次,板坯断面尺寸的大小也是应考虑的因素,板坯断面大的往往残余应力也大。金属在轧制或锻造后,由热状态冷却下来,在冷却过程中由于表面冷却得快,也会产生热应力。冷却经过临界点时,由于组织中发生相变,体积变化,也可能产生体积应力。温度应力与组织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,也会产生高倍或低倍组织裂纹。

1.png

     不锈钢板坯在轧制过程中,显微裂纹大都在局部塑性变形处产生,这显然与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的运动有关,从塑性变形中位错运动的分析可以看出,裂纹形成的位错理论和模型,包括位错塞积理论、位错反应理论、裂纹在夹杂物边界形成理论等,这些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,促使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。位错运动中又难免遇到不同的阻碍,造成位错塞积,形成大位错,这种大位错的弹性应力场可能产生大的正应力而促使材料开裂。位错一般都在晶界、相界、孪晶界、杂质或第二相与基体界面处塞积,从而裂纹也常在这些边界处产生。


《上一页 下一页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