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
0512-6883-0001
18016327626

金属磨损的概念和磨损过程及金属耐磨性

2020-12-07

金属磨损的概念


磨损的定义

金属摩擦表面相对运动,表面不断发生损耗或产生塑性变形,使金属表面状态和尺寸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磨损。磨损表现为表面不断有细小颗粒被分离出来而成为磨屑,以及在摩擦载荷作用下,金属表面性质(金相组织、物理化学性能、力学性能)和形状的(形貌和尺寸、粗糙度、表面层厚度)变化。

通常磨损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正常情况下磨损直接的结果也并非灾难性的。近二三十年,国外把摩擦、润滑和磨损,构成了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叫摩擦学,但从材料学科特别是从材料的工程应用来看,人们更重视研究材料的磨损。

金属磨损并非单一的力学过程。引起磨损的原因既有力学作用,也有物理和化学作用,因此,摩擦副材料、润滑条件、加载方式和大小、相对运动特性(方式和速度)以及工作温度等诸多因素均影响磨损量的大小,所以,磨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。 


磨损的过程

在机械的正常运转中,磨损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,如图1所示。

微信截图_20201207203435.png

 图1 金属磨损特性曲线


(1)跑合(磨合)磨损阶段 这一阶段中,磨损速度由快变慢,而后逐渐减小到一稳定值。这是由于新加工的零件表面呈尖峰状态,使运转初期摩擦副的实际接触面积较小,单位接触面积上的压力较大,因而磨损速度较快,如图1中磨损曲线的Oa段。跑合磨损到一定程度后,尖峰逐渐被磨平,磨损速度即逐渐减慢。


(2)稳定磨损阶段 在这一阶段中磨损缓慢、磨损率稳定,零件以平稳而缓慢的磨损速度进入零件正常工作阶段,如图1中的ab段。这个阶段的长短即代表零件使用寿命的长短,磨损曲线的斜率即为磨损率,斜率越小磨损率就越低,零件的使用寿命就越长。经此磨损阶段后零件进入剧烈磨损阶段。


(3)剧烈磨损阶段 此阶段的特征是磨损速度及磨损率都急剧增大。当工作表面的总磨损量超过机械正常运转要求的某一允许值后,摩擦副的间隙增大,零件的磨损加剧,精度下降,润滑状态恶化,温度升高,从而产生振动、冲击和噪声,导致零件迅速失效,如图1中的bc段。

上述磨损过程中的三个阶段,是一般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都存在的。必须说明的是,在跑合阶段结束后应清洗零件,更换润滑油,这样才能正常地进入稳定磨损阶段。


金属的耐磨性

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,这是一个系统性质。迄今为止,还没有一个统一的、意义明确的耐磨性指标,通常用以下三种方法表征金属的耐磨性。

(1)磨损量

在规定条件下,经过规定时间的磨损后,样品表面的损耗程度称为磨损量(W)。磨损量可通过测量长度、体积或质量的变化而得到,并相应称它们为线磨损量、体积磨损量和质量磨损量。

若测量单位摩擦距离、单位压力下的磨损量等,则称为比磨损量。磨损量越小,耐磨性越高。

(2)耐磨性

磨损量的倒数称为耐磨性,即ε=1/W。ε值越大,材料的磨损抗力越大。

(3)相对耐磨性

指在同样条件下,标准试样(Pb-Sn合金)的磨损量与被测试样磨损量的比值称为相对耐磨性。相对耐磨性的倒数称为磨损系数。


转载请注明精川材料检测地址:www.jctest.vip

《上一页 下一页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