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及尺寸安定性的主要因素
1. 残余奥氏体的影响
淬火后奥氏体在常温下不能完全转变为马氏体,如D2材料在正常淬火后不能转变的残余奥氏体可达20%,而在350℃以下的回火中残余奥氏体的量几乎不发生变化,但在模具的后加工及使用中,如磨削、电加工、高速冲压中的摩擦发热,却很容易导致残余奥氏体进一步转变,由于新生的马氏体脆性极大,因而使模具的耐冲击性能恶化。同时由于奥氏体与马氏体的容积比不一样,残余奥氏体量的不稳定将带来模具尺寸的不稳定,包括线切割定位精度的流失,孔径垂直度的下降,导致夹线,也包括模具使用及存放中精度的变化。
模具的后加工,包括磨削,电加工,其产生的局部高热均在加工表面,因而会造成模具表面组织的转变,表面造成的新生马氏体使模具表面和韧口的脆性增加,疲劳抗力下降,同时使模具的耐磨性降低。过量的磨削及放电,还会造成表面龟裂。
2. 残余应力的影响
模具淬火的残余应力来源于两个方面:一为加热及冷却不均匀产生的体积应力;二为马氏体转变产生的组织应力。这两种残余应力一般均为拉应力,这种残余拉应力的存在降低了模具的实际承载能力,也就是降低了模具的疲劳寿命,残余应力的存在会使模具受外力作用时,尺寸容易发生变化。同时,模具加工过程产生的应力重新分布,往往使加工精度不易达到,严重时还会造成模具开裂。